TA的每日心情  | 高兴 2017-10-7 15:01 | 
|---|
 
  签到天数: 2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电信(通讯)诈骗分子为提高诈骗成功率,想方设法改换诈骗手法,而近年来学生正成为庞大的受害群体。警方通过对案件的分析,大中专学生很容易受骗。据统计发现,学生遭遇电信(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平均年龄18岁。求(兼)职诈骗、退学费(助学)诈骗、刷单诈骗成为在校生最容易上当的骗局,发案数占比高达75%。 
 
  案例一 刷单诈骗 
 
  在校学生小刘在宿舍上网时,突然一条刷单——高薪的小广告跳了出来,小刘怀着好奇的心理点了进去,对方称只要在淘宝上为卖家刷单,便可获得丰厚报酬。想着课余闲来无事,小刘便准备刷一单试试,几分钟后对方就把钱通过支付宝还给了她,并且还额外支付了20元的报酬。这么轻松就能够赚到钱,小刘于是又连续刷了20单共计2000元,可迟迟不见还款。小刘电话咨询店家后,对方称系统出了故障,并提出要小刘再刷10单试试。旁边的同学提醒会不会是上当了,小刘随后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其实“刷信誉”的行为不受任何监管机构的监控,受害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希望广大中小学生不要参与这项活动,更不要企图通过此种方法获利,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二 求(兼)职诈骗 
 
  暑假期间,学生小袁在网上看到暑期中介招聘广告,宣称经过该公司介绍,已经有大量学生找到暑假工,成功率超过90%。而且该帖在网络的点击量过万,帖子下方好评如潮。小袁想通过假期打工积攒下学期的学费,就与中介公司接待客服聊起了QQ,在递交了自己的简历和联系方式后,对方提出中介费一共100元,先交600定金,找到工作后再交400元。 
 
  小袁通过支付宝转给对方600元后,客服为其发来了培训计划,第二天开始在网上进行一对一培训。过了一个星期,中介公司欣喜地告诉小袁,已联系到一家企业,而且已经帮助她推荐了,很快就可以上班,但为防止小袁后悔,必须在这之前付清中介费。小袁立即将400元转了过去,可先前说好的工作一直没有消息。等到小袁再次联系中介时,发现对方早已在QQ上拉黑了自己。 
 
  案例三 助学(退学费)诈骗 
 
  每年的高考结束之后都是骗子最活跃的时期,能帮忙上大学和提供助学金是骗子最常用的招数。即将踏进大学校门的18岁山东临沂罗庄女孩徐玉玉8月19日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结果被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得知被骗后的徐玉玉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不幸于21日离世,令人扼腕。 
 
  据介绍,徐玉玉生前身体健康,并无重大疾病,其家庭贫困,全家人只靠父亲在外打工挣钱,交学费的这9900元也是一家人省吃俭用大半年才凑出来的。 
 
  无论诈骗分子如何变换诈骗手法,但诈骗者的目的永恒不变,即就是为了受害人的钱。目前,各地发生的电信(通讯)诈骗案件,作案人员为多人结伙、异地作案,男女搭配,分工明确,手段娴熟,易使受害人放松警惕。 
 
  这里有一份防电信(通讯)诈骗手册,请学生们不妨收好。 
 
  接到电话要冷静 
 
  “国家有个政策要对你进行补贴”、“你涉嫌重大经济案件”、“恭喜你获得了一等奖”……接到这类电话,一定要冷静,设法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核实,也可及时和老师、同学、家人沟通,不要因一时惊喜或慌乱,误中骗子的套路。 
 
  短信链接勿轻信 
 
  不法分子利用各种通讯手段,向受害人发送欺诈短信,短信中带有木马病毒或者假网站,来套取用户手机资料和个人网银信息,建议大家尽量不要点击不明对象发送的短信链接。 
 
  不法分子以利用银行网银系统升级等为由,诱骗持卡人登陆假冒银行网站和网银实施诈骗,所以在登录银行等重要网站时,要养成核实网站域名、网址的习惯。不了解的,可拨打银行客服电话。 
 
  卡号和密码少谈论 
 
  QQ聊天、微信对话中,不要提及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码等信息,以免被诈骗分子利用。手机中不要存放身份证、银行卡照片,不要在银行卡背面写密码,防止丢失后资金损失。 
 
  打钱汇钱多留心 
 
  任何要求自己打款、汇钱的行为都得长个心眼,不论是同学还是朋友,都要通过电话确认是否是其本人。如对打款有异议,可以向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咨询。 
 
  公检法来电要小心 
 
  任何在电话里听到帮你转接公检法的,都是诈骗。公检法电话没有任何转接系统的。接到此类电话,不论对方怎么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挂掉。 
 
  个人信息保护好 
 
  在不了解的网站,不要轻易输入个人信息。快递拆包后,快递单上有个人信息,不要随便丢弃。街面上遇到用身份证复印件、扫描二维码送礼品的,不要贪图小便宜,防止个人信息泄漏。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接收到电信(通讯)诈骗电话或者信息时,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地分析: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落到我的身上?老师、家长、同学们是不是知道?会不会是诈骗?只有做到多想多问多分析多注意,诈骗伎俩还是很容易识破的。 
 
  (杨日龙 友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