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以来,由于国家鼓励民办教育,全国民办学校呈现雨后春笋之势。然而,由于政府对公办教育改革力度不够,民办教育不但难以发展,相反面临生存危机。作为民办教育者,我们办学中的酸甜苦辣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民办学校办学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民办学校校舍极其困难
我们办学中最大的困难,是用地指标争取不到,它成为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我们所在的县.全县每年立项报批用地有3000多亩,可实批用地总共只有400亩,可谓僧多粥薄,是很难轮到我们这排在末尾的民办教育这小和尚的。尤其是这些地处城关热俐地段的宝地,如果给商人,每亩1 60万,而给教育仅每亩1 0多万。如此大的反差,当地政府部门岂能把这炙手可热的黄金宝地批给民办教育?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学校网点调整撤扩并后,我们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乡下学校空出了许多校舍(约有30%)。有的学校刚建起二三年,就因校点撤掉而空出,民办教育经营者想去买这些闲置的校舍,却因不能拍卖而不能买,或因变成住宅用地价格增加数倍,烫手得让人难以问津。目前的情况是,需要校舍的民办学校,得不到校舍;而空出的校舍,又不能加以利用,任其白白浪费,让我们望屋兴叹。我们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其滋味难以形容!
二、民办学校得不到政府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49条指出:“人民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义务,应当按照委托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目前,民办学校搞义务教育,不能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教育经费得不到政府一分补贴;民办教育中有突出贡献的学校和个人,按《民办教育法》可获得奖励,但实际上从未享受到。
三、公办教育现状堪忧
我们所在的县,据说全县公办教育负债已超过三个亿,其中有所镇中学负债竟上千万。究其因,主要是教育单位一些当政者追名逐利或收受回扣中饱私囊,校舍贪多求大、图气派所造成。
有的特殊种类的学校,虽门可罗雀,却仍霸占着大而全的校舍。如县聋哑学校, 目前学生人数仪约20人,还是教师多,但又撤不掉,因为上级明文规定,没聋哑学校不能评教育强县。因此,只好任其苟延残喘,浪费国家的校舍和钱财。
公办教师占公务员总数约一半,人满为患。许多人无所事事,造成人员和钱财的浪费。
教育部门负债,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包袱,致使税率一直降不下,加重了企业负担,造成企业恶性循环,导致其倒闭或纷纷外迁。
城关公办小学和初中,为了追求利润尽力扩招外来生源,收取高额借读费(小学每生八九千元,初中每生六千元),班级学生数大多达到64人,最多的竟达70多人,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强烈要求并呼吁:
一、加大国家对公办教育改革的力度,对那些经营不善、负巨债或闲置的公办学校进行拍卖,以便让民办教育的热心人士经营,或采取公私合办教育的模式,让民办教育有个能与公办教育公平竞争的平台。
二、对一些人数极少、苟延残喘的特殊学校,进行撤并,可以在地级市设学校,以免白白浪费校舍和国家经费。
三、教育局长,应向社会公开招聘,任用教育专家或行家,以免不懂教育者滥竽充数,投机钻营者混水摸鱼。被任命者,应跟政府签订合同,在任期内,抵押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以加强任期责任感,对办学成绩卓著的教育局长,政府应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对公办学校中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水平低、误人子弟的老师应及早下岗或待岗。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能减少财政投入,使国家解除由教育负债带来的沉重的财政包袱;有利于优秀教师竞争上岗,防止班级学生数严重超标,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与公办教育展开竞争。因此,当务之急,应加大公办教育改革力度,让民办教育有个公正的竞争平台! 天台私立圆缘小学校长 庞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