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12个孩子一分钱都没交,其他二三十个孩子只交了一部分学费,总共拖欠了我13500元的学费!”
30岁的王毅蹲在学校门口,一边说着一边用电锯切割一块捡来的废家具木板和买来的铁条,他正在为孩子们做一个简易的高低床,飞起的木屑掉进了头发里,已分不清哪是木屑哪是头皮屑。
这位北京市海淀区清河新世纪打工子弟小学的校长,正为学校的前程发愁。他的学校坐落在新开通的北五环边上,在校就读的都是来京打工的农民工子女。1999年,王毅刚结束在广西百色农村一年的支教,便用3000多元在北京开办了这所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只有一个学生,到这学期已经有250名学生了。”
在北京,有近24万流动人口子女需要上学,其中的17万已在公立学校就读,但还有6.8万个孩子在没有办学许可证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由于没有合法的手续,又没有自己固定的校舍,学校只能租借一些闲置的危旧建筑或民房来办学,条件相当差。王毅坦承:“我们非常缺电脑和教电脑的老师。美术、音乐、体育,都缺专职的老师!”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者多为农民工出身,教师也多是农民工,教职工素质普遍不高。这样的“简易学校”在北京城还有300多所。
今年3月份,北京已先后有10所打工子弟学校被正式批准为合法民办学校,不过新世纪学校并不在其中。“学校已搬了四次家,随时都有被政府取缔的可能。”
北京市有关领导表示,鼓励流动人口子女到北京的公办学校上学,北京市将减收原来的借读费,流动人口子女可以和北京市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而徐景龙等30多位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也提交了一份关于修改义务教育法的议案,建议除了城市公立学校敞开大门接纳民工子女外,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民办打工子弟中小学校的扶持和管理,并以立法的形式促进这些民办学校完善。王毅低下头说:“我只能尽力提高学校的硬件和师资水平,让其合法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