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文学] 我说《老子》

[复制链接]
查看: 1493|回复: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5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说《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电视连续剧《少年张三丰》中,武当弟子在张三丰和敌对阵时,盘膝闭目而念《道德经》中的前几句。由此,我想到了老子。

老子是个颇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姓李名耳字聃,还有人说老子姓老名聃,考据者都振振有词,但是他最为人知的名字是老聃,最常被叫的是尊称老子。

老子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也不详,活了多大岁数也不详,《史记》说他活了一百几十岁,传说中他是楚国人,在周朝做史官,老年弃官不做,西行归隐,在函谷关被把关守将尹喜强留,被迫写下了五千言道家哲学“开宗立派”的不朽名篇《道德经》,后人又称《老子》。

在将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老子》对模铸中国人的国民性,对模铸东方特有的思维模式,对东方哲学体系的发源和传承都起到了的重要作用。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表面上,孔子的儒家哲学,特别是“仁孝治天下”的治国思想,被奉为正统的“官方哲学”,科举制度也主要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科举考试的教材和选题范围。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逐渐形成了在“儒道并行”形势下,“儒重道轻”的局面,千百年间,儒家盛行天下,儒生几乎变成了普天下学子的代名词。

其实,《老子》又被人称为“南面之术”,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治国思想。封建帝王让天下的读书人都去研读儒家的《四书五经》,继承“忠君”、“爱民”、“积极用世”、“建功立业”的精神,但是他们自己却有“成大事者不拘小非”自由,关键时刻生杀予夺并不以“仁孝为先”。唐太宗“玄武门之变”诛杀兄弟,逼父退位,没有一点儒家的仁孝精神,但是他仍然不失为千古帝王的楷模。仔细想想,中国历史上“功名最为显赫”的帝王有几个真是“以仁孝治天下”的?

老子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按照规律、按照情势去做事情,绝对不要拘泥于“仁孝”之类的人情,这才是“自然”之道!《老子》作为帝王之术,始终是封建帝王行使“权术”的真正的指导思想。

《史记》中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记载,老子以长者的身份和口吻谆谆教导刚刚成名的孔夫子,这不但说明老子生平活动早于孔夫子,也说明当时老子在孔子之先早已成名,在孔夫子访问东周问礼的时候,老子已然是学问大家。老子在《老子》中说“以正治国”,孔子在《论语》中说“政者,正也”。如果说儒、道诞生之初就有交互影响的话,我看主要还是道家的哲学影响了儒家哲学。

孔子五十岁开始整理《易经》,非常用功,直到韦编三绝,他借助《易经》,特别是在《大彖》中表达、阐发了儒家积极用世的刚健精神,即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并使之成为千百年来无数儒生热血报效国家的主流精神。但是《易经》中“阴阳辩证”的思想却是《老子》的真髓,儒家在强调刚阳的“自强不息”的同时,也念念不忘要“厚德载物”,前者为阳,后者为阴,前者是“天”的精神,后者是“地”的品德。可见《老子》对儒家哲学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儒家发展到战国时期的荀子,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就更加明显了。发展到宋朝的朱熹等人,儒家的思想和道家的思想发生了一次比较大的整合,产生了宋明理学。虽然理学家依然标榜自己是儒家,但是其中老子思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在朱熹的有生之年,朱熹对儒家经典的阐发被同时代的儒学大家称之为“伪学”。

对中国传统帝王统治思想颇有影响的法家,从申韩之术到李斯政治运作上的大成功和韩非子在学术方面的集大成,老子思想都是其思想和方法论的发源之地。

战国时期的兵家从《老子》吸取了丰富的辩证观点,老子说的“以奇用兵”道出了兵家的最根本的方法论基础。我国最早的军事学著作《孙子兵法》中可以明显看到老子的思想痕迹。

老子是中国传统哲学道家的鼻祖,他对庄子的影响就更直接、更深刻,就不用赘述了。

《老子》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巨著,同时还是一部妙笔横生的哲理散文诗,虽押韵但并不拘泥,排句和对句很多,但又灵活多变,流畅自如,其文学价值和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现代汉语中依然流行的许多成语和名句就出自《老子》。

老子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发展始终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老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和书法绘画艺术的理论基础和审美观点。

老子的思想还深刻影响了中国最重要的传统宗教道教和佛教的禅宗一派,是西方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合点。

老子思想对中国自然科学思想的发展、武术思想的发展、阴阳占卜思想的发展、医学思想的发展也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老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最根本的。如果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比较儒家和道家,我认为,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更在世界观的层次上阐发方法论,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更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反映世界观。儒家更接近于操作的层面,更实际一些,而道家在宏观的层面上,有更高的思辨视野,并取得了更高层次的思辨结果。

“《老子》五千言,注者三千家。”为中外文明史上罕有的现象。这种持续两千多年的学术兴趣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老子》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千百年来无数的学问大家对之兴趣盎然,终生研读而爱不释手;另一方面,《老子》言简意深,奥妙无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不休。

我认为,《老子》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博大精深,后人得些皮毛就受益良多,启发无限。但是我辈后人的视野不能企及《老子》之四至,直如盲人摸象一般,各执一隅,难得全象之貌,虽不断考证思辨,争论不休,也不能统一思想,以至于后注者层出不穷。直到今天,连我也想以一孔之见,妄图猜测全豹之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思想还是可以接受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5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老子

过函谷 骑青牛 老子姓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5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女子姓向

光明左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6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说过要上下四方寻找一种最黑最黑的咒语,来咒骂反对白话文的人

所以我对古文感冒,没看过老子写的书,看不懂,看到第一句就被唬住了

很偑服楼主对老子说的头头是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楼主有没有其它介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7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迷失在2004-10-26 9:18:00的发言:

鲁迅说过要上下四方寻找一种最黑最黑的咒语,来咒骂反对白话文的人

所以我对古文感冒,没看过老子写的书,看不懂,看到第一句就被唬住了

很偑服楼主对老子说的头头是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7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向左走在2004-10-25 22:51:00的发言:

小女子姓向

光明左使

向天问一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9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 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30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墨狼在2004-10-29 19:48:00的发言: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 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要写自己写好了,有本事你机子写好了

来这个破论坛上装N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1 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让我想到了初中历史教材上的“百家争鸣”老子重道,孔子重德,韩非重武,真的是各有千秋。

老子的文化我想在中国的古代神话里最有体现吧,《西游记》里的太上老君应该就是老子的化身,其他的神仙也都是道教的门徒而已,呵呵,这可能是老子文化的最直接体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2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黑衣天使在2004-11-1 3:42:00的发言:

楼主的文章让我想到了初中历史教材上的“百家争鸣”老子重道,孔子重德,韩非重武,真的是各有千秋。

老子的文化我想在中国的古代神话里最有体现吧,《西游记》里的太上老君应该就是老子的化身,其他的神仙也都是道教的门徒而已,呵呵,这可能是老子文化的最直接体现了!

楼上说的不错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12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

太上老君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