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活着又是怎么回事呢?
活着,就是为了完成一个程序:吃饭——吃饭——吃饭——睡觉——吃饭——吃饭-……
至于你打算怎样把这程序变得复杂化、精彩化、多元化或者相反的,就看你的能耐了,只要你有能耐,那你就是程序的主导者,否则,就是程序的使用者
至于你的生活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越年轻越喜欢说死亡的话题
越说死亡
就越觉得今生的余情未了
越中年越喜欢想聚散的问题
越想聚散
就越觉得离离合合其实并没有什么
那你是属于哪一种?
喜欢谈论死亡的年轻人?
喜欢谈论聚散的中年人?
或是热衷于谈论往事的老年人?
我曾经很喜欢她,整个暑假都沉浸在她的世界里,因为她的话语让人很看得开,可是当知道她在自杀前三天还在谈论人应该怎么活着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后来就再也没有读过她的作品了
其实,人是很无奈的,有很多事情都不能决定的,有时连死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自杀的人的思想我无法了解,所以我不会自杀
真的有灵魂吗?
真的必须死亡后才能解脱吗?有没有还没死就已经解脱的人?如果有,是否就是那些"想的太开的人"?
如果"想的太开的人"已经得到了解脱,他们还有必要自杀吗?
我们不能决定"生".但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死"都无权决定,我们又能决定自己的其它什么事情?
三毛不自杀就能长生不老了吗?难道非得病死,老死
偶像的思想和行为标准是用来超越的
以下是引用人山人海在2005-12-16 20:51:00的发言: 越年轻越喜欢说死亡的话题 越说死亡 就越觉得今生的余情未了 越中年越喜欢想聚散的问题 越想聚散 就越觉得离离合合其实并没有什么
反倒觉得年龄越长越多思考"死亡". ..如果年轻时能深刻的思考一下"生死", 到年老时面对死亡的日益临近就不甚至惶恐不安.
再则, 年轻人谈论死亡和中年人谈论聚散,实质上没有区别. 都是在讨论人生永恒的感受---虚无感...生为有,死为无;聚为有,散为无..
以下是引用soul在2005-12-22 9:55:00的发言: 三毛不自杀就能长生不老了吗?难道非得病死,老死 偶像的思想和行为标准是用来超越的
人的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不一样只是死法而已,毛泽东还说过,死可以轻如鸿毛,重如泰山。三毛这样开通思想的人,结果却选择了自杀,我觉得那简直是太不负责了,对于一个不负责的人我决不会把她当偶像来崇拜
偶像也是人,只要是人,孰能无过?但是过也得分原则而论,每个人都有原则,只要超越这原则的鸿沟,什么都会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标准与思维方式,不一定就能够被别人理解认同.
自杀者或许为世所不认同,但死者死矣,抨击并不会显示出活者有多坚强,真正的强者,不是讲出来,是做出来.
死或许不可怕,可怕的失去.死了会失去很多东西.
我舍不得...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
要好好的活,只需要你有爱的能力就行了。与勇气、毅力、坚强。。。等毫无关系。只要你去爱,爱所有的人,爱世上的一草一木。不必委屈地为关心你的人去活,只需要热情地爱他们,你就能快乐的活着。
这个爱是什么?不是整天吊在你嘴边的那种爱,那种爱仅限于男女的浪漫之情。这种爱是于生俱来的,可惜被掩蔽了。呼唤出这种爱要抛弃许多“原则”。
何谓轻?何谓重?对于中国来说,毛泽东是“重”的。但相对于无限宇宙来说,他不过是一个顷刻化为乌有的微粒,甚至连一缕轻烟也算不上。 一个个体的死亡对于别人和宇宙是“轻如鸿毛”;但对于他本人是“重如泰山”的。 当然你有一个原则来衡量死的“轻与重”。比如:一个犯谋杀罪的死刑犯的死是轻如鸿毛的,舍身炸雕堡的英雄是重如泰山的。你说他死得很轻,那这个“轻”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你还可以别的什么原则来衡量别人的生死和不负责。什么原则可以充当世界和他人的主宰?你心中的原则是一生下来就有吗?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影响你,使你有了一个原则?这些原则会永恒不变的伴你一生吗?那么,在这个原则的衡量下,你的死也会很“轻”,轻的让你的心灵无法承受。
心中有原则的人是以自己为偶像的,当然不需要偶像。。。那三毛自杀有何“过”?
自杀需要勇气,好好活下去更需要毅力
有时候活着比死更坚强
为了那些关心你的人好好活着吧
以下是引用行风走雨在2005-12-27 15:32:00的发言: 我庆幸我还活着!!!
恭喜你还活着,希望你活得更久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