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转帖]人生何处不相逢-记忆中的陈慧娴

[复制链接]
查看: 788|回复: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1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篇送给和我一样喜欢陈慧娴的人,,,,,,     

人生何处不相逢-记忆中的陈慧娴  songs_listener  如果说一个人对音乐的喜爱也是一个漫长的恋爱故事的话,那么陈慧娴就是我的音乐情书中美丽而伤感的初恋女主角了。
  最初接触流行音乐,或多或少还是受了姐姐的影响。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正是香港流行乐坛的鼎盛阶段。和现在的商业化包装不同,十年前的歌手们都在很用心地做着自己的音乐,真正把音乐、把歌曲当作一件艺术品(而并非一件商品)呈现在大众面前。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就是这样令人折服地将歌声从千里外的香港传进了当时还并不怎么开放的内地寻常百姓家。女歌手里面,姐姐应该是最喜欢陈慧娴吧。可怜我还没看清楚这个歌手是什么样子的,那把清脆可人的声音、那首足以让我铭记一生的“人生何处不相逢”,就已通过我家那台笨重的录音机占据了我原本对流行音乐一片空白的心灵。好象,那应该是在1988年吧。
  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几乎只听陈慧娴的歌曲。尽管她后来一度退出歌坛(我当时还不知道是为什么。我那本以为对乐坛很熟的表哥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她是被梅艳芳逼走的,年少无知的我居然还忿忿不平、信以为真的),尽管后来王菲成了女歌手的一面旗帜,可这丝毫减弱不了我对陈慧娴的喜爱。在我拥有自己的随身听以后,当我手头上有那么一点钱可以自己使用的时候,我开始满大街寻找她的磁带,到处搜集有关她的资料。她就象一个亲切的邻家姐姐一样,唱着动人的歌曲陪我走过了我的中学时代。 
  陈慧娴1965年7月28日出生,。中学时开始作电台的DJ,随即被著名的音乐人安格斯看中,于1984年与另外两个女孩出了一张合辑:《少女杂志》。结果她以其中的一首“逝去的诺言”迅速走红,同年获得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奖;而其余两人,一个做了幼儿园老师,另一个则移民去了加拿大。从84年到87年,她一年推出一张新专辑:《故事的感觉》,《陈慧娴》,《反叛》,《变变变》,并被公司在外型上包装成为一个东洋味十足的少女。可是掀开这层面纱,你就能感受到一个真实而亲切的陈慧娴。一首荣获1986年度十大劲歌金曲全年Disco最受欢迎歌曲的“跳舞街”,如今听来仍能感觉到一阵青春的气息迎面而来,仍能立刻鼓动我们的四肢;而“玻璃窗的爱”、“痴情意外”、“花店”,就象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痴痴低诉着自己的心事。从她的歌声中,你能听到一个少女对爱情的向往、疑惑和近情情怯,但却绝对感觉不到一个新歌手在演绎上的生涩。奇怪的是,最初她的歌声还略略有几分暗哑,但到了88年,随着她的成功转型,竟完全高音清亮、低音磁性了。香港的音乐人一致推崇她的声音为天籁,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比之王菲的清凉透心,慧娴的音色更有一份温暖贴心的包围,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1988年开始,区丁玉成为了陈慧娴的音乐制作人,她也正式成为宝丽金的当家一姐。在那一年,她推出了两张专辑:《娴情》和《秋色》。其中《娴情》中的一首“傻女”同时入选当年的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一举奠定了她香港乐坛天后的地位。1989年她告别香港乐坛去美国雪城大学主攻心理学,临行前推出了她离别之前的最后一张专辑——《永远是你的朋友》。这张唱片给她带来了IFPI全年最高销量专辑大奖,同时也是宝丽金漫长的历史中最畅销的专辑之一。主打歌“千千阕歌”同样连续入选当年的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另一首“夜机”也进入了十大中文金曲。同时坐拥两首十大金曲,这在颁奖典礼大分猪肉的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陈慧娴终于大红起来,可是太短暂了。当她在随后的“几时再见”告别演唱会的结尾泪流满面地走下舞台时,离别的时分终于到了。
  回首《娴情》、《秋色》和《永远是你的朋友》三张大碟,里面的歌曲几乎首首都是经典之作。除了主打的几首歌外,“夜半歌声”、“岁月流声”、“凌晨旧戏”、“JOE LE TAXI”、“最后的缠绵”、“Dancing Boy”“冰点”等等,每一首都足以让人忍不住听了又听。陈少琪、潘源良、林振强、周礼茂,这些香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四大词人,联手将她打造成一位清新温婉的都市丽人。陈慧娴并不漂亮,但她歌声里所透露出的气质绝对是第一流的。我很容易就能融入到她在歌曲里所描述的故事或心境里去。简宁是另一个不得不提的词人。她的词数量很少,但几乎都是精品。比之后来的“飘雪”,我更倾倒于“人生何处不相逢”。加上音乐教父罗大佑亲自谱曲、编曲,以及慧娴完美的演绎,仿佛是秋风中飘过一声无奈的叹息,仿佛是擦身回眸时一个遗憾的眼神,永远的烙印在了我的心中。 
  关于陈慧娴当年的退出其实还有另一个说法。她和她的“御用”制作人区丁玉,一个是台前玉女,一个是幕后金童。区丁玉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他同时也是张学友的制作人,并曾合唱过一首“烟花句”。他成功地托起了两位天王天后,并且在和慧娴的沟通交流中,深刻融入了对方的思想和情感。据说只有区丁玉在录音室监听时,陈慧娴才能唱得最好。遗憾的是,区丁玉已经结婚了。而陈慧娴最终也没能象她的中学同学林忆莲那样,和最适合她的音乐制作人在生命中结合。所以她选择了出国留学,以求淡忘这份伤感的恋情,并且一去就是6年。当她学成之际,区丁玉携妻带子出席了她的毕业典礼。当年离别时分的“千千阕歌”,其实真是萦绕她心头的绝唱。
  在陈慧娴出国留学期间,也曾于92年短暂的回到香港出了一张专辑:《归来吧》。专辑里也是好歌不断。除了同名的“归来吧”至今久唱不衰以外;“红茶馆”又入选了92年度的十大中文金曲;“飘雪”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我还清楚地记得“红茶馆”里她的一段独白,这是我今生学会的第一段香港白话。课间的时候,我将这段话翻译给同学听:“哎,你在这里想些什么呢?在想你女朋友吗?你没有女朋友?当然不相信啦。你,人很好啊,怎么会没有人喜欢你呢?或者,有你所不知道的呢?”同学都说这个女孩子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听了后,心里美滋滋的,仿佛自己也跟着沾了一点光。其实,好多毕业后就不怎么联系的中学同学对我的记忆,可能还多多少少只停留在我对陈慧娴的喜爱上。我可以在自习课上轻轻地唱上一节课她的歌,也热衷于向同学推荐她的若干好歌,甚至不惜借出我的磁带加以证明。陈慧娴与林忆莲、叶倩文、梅艳芳一直被公认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歌坛四大天后。在歌迷的千呼万唤之下,她也终于在1995年重返香港歌坛。
  许多人认为她的复出是很不明智的。因为在她别去的几年里,歌坛其实早已物是人非、斗转星移。的确,她回来之后的成绩是比原来差了许多。但至少还有许多象我这样的歌迷期待着她的新歌,期待用她的歌声来诉说我不为人知的心事。她回来后的首张大碟《WELCOME BACK》连续六周排行IFPI销量榜首位。接下来的《我不寂寞》中,“我寂寞”入选95年度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飘”进入叱咤十大。96年《问题女人》中的“奇妙旅程”入选96年度十大劲歌金曲。95、96年她都入选香港电台十大流行歌手。不过,从此以后,她就再也没有得到过年度的奖项。
  我一直都很喜欢“我寂寞”的MTV。片头有一段她的独白:“一个人的时候觉得寂寞,很痛苦;而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觉得寂寞,最最痛苦。”片中她离开喧嚣狂欢的人群,独自跳上空空的末班车。昏暗的灯光下,一张疲倦的脸显得空虚和不安。这是她以前很少表现出的颓废的一面。很陌生,竟又很自然。仿佛终于摘下了快乐的面具,却又终于感到幸福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事。背景音乐反复唱着“一起高歌吃喝玩乐,一把声音说我寂寞,一分半秒只想跌进幻觉。一生当中与你遇过,一颗痴心做个段落,一些挫折只因太过自觉。”我是一个极容易沉溺在幻想中的人。每每我晚上坐车的时候常常会想起这些画面,不自觉地在心底唱起这首歌。
  陈慧娴还在唱着,一年一张唱片:97年《心就要飞了》(国语),98年《爱恋两千小时》,99年《正视爱》,2000年《为你好》。可惜销量越来越少,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少。98年,她被过档至宝丽金的子公司——新艺宝,让出了坐了整整十年的宝丽金一姐的位置。而随后宝丽金又被兼并成了环球唱片,老字号也已不复存在。在2000年出完《为你好》之后,陈慧娴再也不肯续约,就此淡出了她爱过也怨过的歌坛。
  依稀还有几个娴迷还在网上讨论她的退出、复出究竟值不值得。是啊,最当红时突然收山远去,改朝换代后又只身返来。人们的心中都有疑惑,可谁又能真正体会她的心酸?为了自己的理想,更为了不伤害自己爱的人,再辉煌的事业她也可以忍痛放弃。回来以后朝夕面对无缘的知己情人,面对早已面目全非的香港歌坛和江河日下的成绩,谁能想象这个只有158公分的女子身上蕴藏了多少能量去独立看淡、承受这一切?她不象王菲、郑秀文那样可以形象百变,引领潮流;也不象林忆莲那样可以在蛰伏后顺应潮流,再度走红。她只坚持做自己的音乐,唱自己爱唱的歌曲,固守着自己典雅、温馨的自我风格。就算再没有人肯掏钱购买她的专辑,也许她还坚信总有一个人在聆听她的心声。那就是对面正在监听的区丁玉。 
  在广州生活的日子里,我跑遍了天河城、中信广场、音乐无限、广百等等我所知道的能买到香港原版唱片的地方,将当年珍藏的陈慧娴的磁带一一换成了原版CD。去年的某一个午夜,当我乘坐TAXI从南海返回广州的时候。的士里的收音机里竟然在连续播放着慧娴的老歌。我象遇到了一个久违的老友一般欣喜,如数家珍般说着她的历史。司机很是吃惊,也许想不到看上去如此年轻的我竟会如此怀旧,竟会如此默默用心搜集着别人从不在意的过往。
  可是,现在我自己也极少听她的歌了。我承认,如今她已不再是我的最爱。在88-98年的整整十年间(刚好也是她在宝丽金做一姐的十年),她一直是我心中最喜爱的女歌手。可现在,收藏她的旧唱片,不再是为了聆听,只不过是为了怀念。怀念一些往事,怀念一种心情,怀念一段岁月。在她的最后一张专辑里,有一首主打歌叫“这一天”。旋律很优美,填词人也是为她填了很多年词的老词人刘卓辉。词写得别有用意,慧娴也唱得很用心:“不经不觉,彷彿已万年。但愿人未变,但夜长路远,有缘再见!天空里星光闪闪,仍然为了你盘旋。今天更加爱你,是否觉得温暖,寻回失去的乐园?心窝里风光恋恋,仍然对你最挂念。就算不永远,就算未如从前,就算是无缘,等这一天。”只是,等待这一天,也许哪怕耗尽一生的时间,终究也等不到了。
  陈慧娴终于淡出了,并不象当年那般惊天动地。毕竟,这早已不是她的时代。她没有什么广告可拍,因为她远没有现在的当红歌手那般具有号召力;她也没有什么新闻好暴光,因为她从来都很低调,也的确没有多少新闻价值。她彻底告别了歌坛,可她的生活还在继续,我的生活还在继续。她的唱片已被我束之高阁,正如她本人一般,已成为了我生命中的历史名词。今年的情人节之夜,我告别了深爱的人,说好了不再见面、不再联系。当我心力憔悴地回到南京,当我瘫坐在的士后面的座位上时,从路边的一家小音像店里竟然传出了已久违多时的“人生何处不相逢”。我痴痴地听着、唱着、笑着、想着,车窗倒影中一张早已不再年少的脸上,竟又闪烁着孩子一般天真的渴望。仿佛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感悟到了什么,明白点了什么,却竟又仿如隔世一般。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13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人之上,视人为人!
万人之下,视已为人!!

视己不为人呢?

处于万人之何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