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天台宗祖》

[复制链接]
查看: 1095|回复: 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24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台宗祖

天台宗初祖北齐慧文尊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北齐僧。又作慧闻。渤海(山东)人,俗姓高。年寿不详。活动时间约在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至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557)间。幼岁入道,聪敏绝伦,苦学深思,至于成年。一日,阅大智度论至卷二十七,恍然大悟,证得‘一心三智’之妙旨。又读中论至四谛品之偈(大三○·三三中):‘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而顿悟空有不二中道之义。遂承龙树之教而建宗风。游化河淮,聚徒千百人,盛弘大乘。后以心观传授南岳慧思禅师,慧思受法后,弘化南方,开天台教法宣说之基,然门人多在北方,故传授亦少。天台宗之徒奉为第二祖(或谓初祖),世称北齐尊者。

天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尊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慧思(515~577),南北朝时代之高僧。武津(河南上蔡)人,俗姓李。世称南岳尊者、思大和尚、思禅师。为我国天台宗第二代祖师(一说三祖)。自幼归佛乐法,心爱法华经,曾持经入冢中读诵,读毕深受感动,对经涕泣,旋梦普贤菩萨摩顶而去,由此,顶上遂隆起肉髻。年十五出家,后参谒河南慧文禅师,得授观心之法,曾因慨叹虚受法岁,放身倚壁,遂豁然大悟,深得法华三昧。乃最早主张佛法之衰微即末法时期者,故确立对阿弥陀佛与弥勒佛之信仰。注重禅法之践行,亦注重义理之推究。

北齐天保五年(554),师至光州,不分远近,为众演说,长达十四年之久。其间声闻远播,学徒日盛,嫉其德望或谤难是非者甚多。又师于河南南部之大苏山传法予智顗,智顗为师之众门弟中最为杰出者。陈代光大二年(568)始入湖南衡山(南岳),悟三生行道之迹,讲筵益盛,居止十年,遂有‘南岳尊者’之称。倍受宣帝礼遇,尊称‘大禅师’,故思大和尚,又称思禅师,盖基于此。太建九年,晏然而化,世寿六十三。著作多半由门徒笔记整理而成,如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四十二字门二卷、受菩萨戒仪一卷等。自撰者有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一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24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愿于天台网友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24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宗三祖智者大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智者大师即智顗(538~597),字德安,俗姓陈,颖川人,陈隋时期著名的高僧,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535),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智顗七岁即好往伽蓝,诸僧口授普门品一遍,即诵持之。十八岁出家,二十二岁从慧思所学。陈太建七年(575)始至天台山隐居,宣帝为创修禅寺。后隋炀帝礼他为师,并赐“智者”称号。智顗一生经历三个朝代,一意兴显三世佛法,共建寺三十六处。亲手度僧一万四千余人,撰述经书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摩诃止观、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观无量寿佛经疏等约三十余部,一百四十余卷。其所创立的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之始。

天台宗四祖章安灌顶法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章安大师(561~632),隋代僧。临海章安(浙江临海)人,俗姓吴。字法云,名灌顶。世称章安大师、章安尊者。七岁从摄静寺慧拯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慧拯入灭后,于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583)至天台山修禅寺谒智顗,承习天台教观。此后随侍智顗,隋开皇十七年(597),智顗示寂,师奉遗物献贡晋王广,王遣官送返,并致唁辞。晚年住会稽称心精舍,讲说法华。贞观六年示寂,世寿七十二,追谥总持尊者。师智解辩才绝伦,能领持智顗之遗教,如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等,集记大小部帙百余卷,以传后世,今日智者大师之教文不坠,全仗师之力,后世尊为东土天台宗第五祖。著有大般涅槃经玄义二卷及经疏三十三卷、观心论疏五卷、天台八教大意一卷、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一卷、国清百录四卷,以上现今尚存。此外,仁王经私记三卷、仁王疏四卷等已散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2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宗五祖法华智威尊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智威(?~680),唐代僧。处州(浙江)缙云人,俗姓蒋。为天台宗第五祖。家世业儒。十八岁时,任本郡之堂长,以娶妇还家,归途中逢一梵僧,诘问其违背昔日所立重誓。盖师前身名徐陵,曾闻智者大师讲经,誓愿来世童幼出家,大布弘化。依此誓愿,师遂往天台山国清寺,投章安灌顶受具足戒,咨受止观心要,定慧俱发,证得法华三昧。高宗上元元年(674),离国清寺,觅胜地宣讲教法,先至苍岭普通山,以其地隘狭,难容广众,遂入轩辕炼丹山,开拓荆棘,聚石为徒,昼讲夜禅,手写藏典,乃称其地为法华。其后学者众多,习禅者三百人,听讲者七百余人,常分九处安居。贞观二十年(646)补朝散大夫,并赐大师号。富于词藻,撰制桃岩寺碑与头陀寺碑。永隆三年十一月示寂,世寿不详。吴越王追谥‘玄达尊者’。嗣法弟子为慧威,与师并称‘二威’;智威称大威,慧威为小威。此外,敦煌出土之六门陀罗尼经论广释一卷,署‘尊者智威造’,未详是否即师所著。

天台宗六祖天宫慧威尊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慧威(634~713),唐代僧。天台宗第六祖。又称惠威。婺州东阳(浙江)人,俗姓刘。幼年出家,受具足戒。后礼谒缙云之智威研习天台之学,顿悟三观之法,时人遂以‘小威’呼之。初居京师天宫寺时,世人称为‘天宫尊者’。后归东阳,山居绝人事,而登门求道之士仍不绝于途。高宗时,与智威同为朝散大夫四大师。于开元元年示寂,世寿八十。左溪尊者玄朗为其嗣法弟子。后吴越王敕赐‘全真尊者’之谥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2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宗七祖左溪玄朗尊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玄朗(673~754),唐代僧。天台宗第七祖。婺州乌伤县(浙江义乌)人,一作东阳人。俗姓傅,傅大士之六代孙。字慧明,号左溪。九岁出家。武后如意元年(692,中宗嗣圣九年),二十岁,蒙敕住东阳清泰寺。因就光州岸律师受具足戒,从学律仪经论,常恨古人章疏之判断有不允当者;乃博览群籍,精研涅槃经,曾至会稽妙喜寺与印宗禅师研学禅要;闻天台之宗可清众滞而趣一理,因诣东阳天宫寺,从慧威学法华经等。复依恭禅师修习止观。又涉猎儒书,兼好道宗。而自以止观为入道安心之要。其后,因好山林,厌人寰,而隐居婺州浦阳县左溪岩,常随仅十八僧物,复行十二头陀,麻衣蔬食,独坐一龛,达三十余年。开元十六年(728),应婺州刺史王正容之请,暂居城下,寻以疾辞还山。平日诲人不倦,颇勤讲学。天台教法,由斯转盛。天宝十三年示寂,世寿八十二。吴越王谥号‘明觉尊者’。世称左溪尊者。撰有法华科文二卷。

天台宗八祖荆溪湛然尊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湛然(711~782),唐代僧。天台宗第八祖。常州荆溪(江苏宜兴)人,俗姓戚。家世业儒,而独好佛法。十七岁从金华方岩(又作芳岩)受天台止观。二十岁入左溪玄朗之门,研习天台宗教义,尽得其学。三十八岁于宜兴净乐寺出家,又至越州从昙一学律,后于吴郡开元寺讲摩诃止观。玄朗示寂后,师继其席,以中兴天台宗自任,提出无情有性之说,主张木石等无情之物亦有佛性,发展天台教义。历住兰陵、清凉诸刹,所至之处,四众景从,德誉广被。天宝、大历年间,玄宗、肃宗、代宗优诏连征,皆称疾不就。晚年居于天台山佛陇寺。建中三年二月,示寂于佛陇道场,世寿七十二,法腊四十三。弟子梁肃为撰碑铭。湛然为天台宗中兴之祖,世称荆溪尊者、妙乐大师,又称记主法师。北宋开宝年中,吴越王钱氏追谥‘圆通尊者’之号。弟子有道邃、普门、元皓、行满、智度、法颙等三十九人。生平撰述宏富,主要著作有法华经玄义释签十卷、法华文句记十卷、止观辅行传弘决十卷、止观搜要记十卷、止观大意一卷、金刚錍论一卷、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始终心要一卷、十不二门一卷等,均行于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2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宗九祖兴道道邃尊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唐代天台宗僧。天台宗第九祖。长安人,俗姓王。早岁仕宦,官至监察御史,后出家,二十四岁受具足戒,专学戒律。唐大历中(766—779)依荆溪湛然大师习天台教观。贞元十二年(796)登天台山,居止九年,专讲法华、止观等,后继天台山座主之职。贞元二十年(804),日僧最澄浮海至临海龙兴寺求法,从其受菩萨戒。并授予大乘菩萨戒。曾继其师讲说三大部。后于佛陇寺入寂,世寿不详。追谥‘兴道尊者’。世称止观和尚。门人有守素、广修、干淑等。著有大般涅槃经疏私记十卷、维摩经疏私记三卷、摩诃止观记中异义一卷。

天台宗十祖至行广修尊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广修(771~843),天台宗第十祖。世称至行尊者。唐代东阳夏昆(浙江)人,俗姓留。早年即入道邃之室,研究天台教观。住于禅林寺(即佛陇寺),日诵法华、维摩、金光明、梵网诸经及四分戒本为常课,且六时行忏法不懈,至晚年弥笃,每年随自意行三昧。开成五年(840),日僧圆载来唐,以‘台教疑问三十科’向师及门人维蠲请益,历五年答释始成,得传回日本。台州刺史韦珩,素重教门,请师入郡堂讲摩诃止观,听者莫不欣庆。会昌三年于禅林寺示寂,世寿七十三,法腊五十二,葬于金地道场。门人除维蠲外,另有良谞、敬文、物外、光韶等。师示寂数年后,门人良谞开塔火化,得舍利千余粒,遂重建塔藏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24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宗十一祖国清物外尊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物外(813~885),唐代天台宗十一祖。候官(福建闽县)人,俗姓杨。初依广修,习止观。后为众讲说,又自习不懈。唐宣宗大中年间,天下大饥,缁徒行乞艰难,师遂跏趺一室,妙入正定,并谓弟子曰:‘汝若不死,至五谷登时,可击磬引我出。’越岁余,弟子如所教而行,果从定出。因号‘正定尊者’。僖宗中和五年,示寂于国清寺,世寿七十三。葬于智者塔院之侧。上首弟子如元琇、敬休、慧凝,皆传道于世,以绍家学。

天台宗十二祖国清元诱尊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元琇, 讳妙说,天台人。出家国清,依正定物外大师学止观。洞达妙旨,于讲说不已。后嗣为台宗十二祖。《国清高僧传》:“僖昭间,天下方乱,学徒忽聚忽散。然师屡开讲席,不以法众多寡而二其心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24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宗十三祖国清清竦尊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五代僧。台州(浙江天台)人。天台宗第十三祖。从元琇受业,潜修天台十乘三观之法,日夜不懈。未久,继元琇之后住持国清寺。时钱氏建吴越国,颇仰慕师之德行,极力护持,故免受兵火之灾,师乃励志,长日临座,高论不已,众不敢有倦色,故有‘高论尊者’之号。生卒年不详。门人有义寂、志因、觉珍等。

天台宗十四祖净光义寂尊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义寂(919~987),一说羲寂,宋代天台宗僧。浙江永嘉人,俗姓胡。字常照。世称净光大师、螺溪义寂、螺溪尊者。十二岁出家于温州开元寺,十九岁受具足戒。后入天台山,从清竦研学止观。清竦寂后,乃兴建螺溪道场居之,以为讲说之所,众争归趋。禅讲辩难,不舍寒暑。又以唐末以来,战乱频仍,天台典籍荡然无存,后学之士莫由窥见密意奥旨,师乃劝吴越王钱俶遣使高丽、日本,觅求抄写天台宗书典,以飨学人,天台宗由是获得中兴之机。于雍熙四年十月入寂,世
寿六十九。撰有止观义例、法华十钞等。门下有义通、谛观、澄育、宗昱等名师辈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24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宗十五祖宝云义通尊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义通(927~988),天台第十五祖。高丽国人,俗姓尹。字惟远。后唐明宗天成二年生,有异相,顶有肉髻,眉长五六寸。幼时师事龟山院宗为,修学华严、起信之学。乾祐年间,来汉土,习螺溪义寂之天台教观。将归乡里,假道四明,郡守钱惟治固止其行,漕使顾承徽舍宅为传教院,使居之。宋太平兴国七年(98 2)四月,太宗赐‘宝云’之额,遂有宝云尊者之号。其后阐扬天台教观二十年,门下有知礼、遵式等人。宋端拱元年十月示寂,世寿六十二。门人葬之于阿育王寺之西北隅。师平时呼人为乡人,盖以净土为故乡,诸人亦当往生,意谓皆吾乡中之人。着有观经疏记、光明玄赞释、光明句备急疏等书。

天台宗十六祖四明智礼尊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知礼(960~1028),北宋天台宗僧。四明(浙江鄞县)人,俗姓金。字约言。七岁丧母,遂发愿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专究律典。二十岁,从宝云义通学天台教典,甫经一月,便能自讲心经。未久,名撼四方,净侣云集。淳化二年(991),出主乾符寺。至道元年(995),进住四明山保恩院;大中祥符二年(1009),保恩院重建完成,三年受敕额‘延庆寺’,师于此专事忏讲四十余年,学徒遍于东南。知礼与遵式并为‘山家派’的中心人物,而与‘山外派’系统,即晤恩及其门下之洪敏、源清、智圆、庆昭等对立达四十年。山外派晤恩曾着金光明玄义发挥记,主张金光明玄义广本虽题为智顗着,实非真作;并主张真心观,以所观之境为真心,即真如。师乃著「扶宗释难’,以驳斥晤恩所谓金光明玄义广本非真作之说;并主张妄心观,以所观之境为妄心,即六识。二派间之往复论难即所谓山家山外之论争。其时山家派之议论大多出自知礼,其来往论议之文章收于十义书、观心二百问等书中。十不二门指要钞为其代表作,其他另有关于智顗观音玄义、金光明经玄义等注疏之作。尤以观经疏妙宗钞等具独特之见解,既批判山外派诸说,复宣扬天台之教义。宋真宗感念其德,赐号‘法智大师’。后被尊为天台宗第十六祖,又以长住四明延庆寺,故世称四明尊者、四明大法师。天圣六年,称念阿弥陀佛数百声而示寂,世寿六十九。知礼生平致力于著述讲忏,咸平二年(999) 以后,讲法华玄义七遍、法华文句八遍、摩诃止观八遍、大涅槃经疏一遍、净名经疏二遍、金光明经玄疏十遍、观音别行玄疏七遍、观无量寿佛经疏七遍,及金刚錍等,其数繁多。又修法华忏,一期三十昼夜,计五次;修十日一期之金光明忏法二十遍、一七日一期之弥陀忏法五十遍、七七(四十九)日之请观音忏八遍、三七(二十一)日之大悲忏法十遍,又结十僧长期修法华忏,达三年;请十僧修大悲忏三年;燃三指供佛;造佛像、寺院等,不计其数;又每岁启建念佛施戒会。师之著述颇多,除前述者外,尚有金光明经文句记、解谤书、大悲忏仪、修忏要旨、光明忏仪、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观音别行玄义记、观音别行疏记、释请观音疏中消伏三用、问目二十七条答释、二十问、别理随缘二十问、义例境观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25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60.188.*.*)在2007-9-25 12:31:00的发言:

龙树呢

对啊,我也觉得龙树是初祖吧。据资料记载,天台宗的创始人是陈、隋之际的智顗,而该宗尊古印度著名高僧龙树为初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25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em04]这些好象我都不知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07-9-25 12:31

龙树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